資訊摘要
- 烏恰公路分局:不斷加大家屬院電線整治力度(圖)
為全力排除居民區安全隱患,給群眾提供安全和諧的生活環境,9月3日至6日,烏恰公路分局聯合烏恰縣供電所,在分局家屬院范圍之內開展電線專項整治活動。在整治活動中,分局特邀請烏恰縣供電所相關專家,對家屬院部分老化陳舊的電線桿與電纜全面評估,...
- 克州教育扶貧碩果累累
9月17日,烏恰縣實驗小學的各族學生站在國旗下露出甜美的笑容。近年來,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在國家和自治區的大力支持下,實施“教育扶貧”戰略,開展了“小手牽著大手”工程,幫助山區農牧民的孩子走出大山,人人享受教育。目前,...
- 新疆烏恰:黨員干部深入基層為民排憂解難
新疆烏恰縣以“改善民生、筑牢維穩防線、化解矛盾糾紛、解決群眾實際困難”為目標,以“一線工作法”為抓手,組織千名機關黨員干部深入到基層一線,在為民排憂解難中創先爭優。民情民意在一線掌握?h直95個單位800余名黨員干部,深入到全縣34個村116個村民小組,開展社情民意大調查,...-
- 新疆庫車投資百萬元修繕龜茲故城皮朗墩遺址
家住庫車縣烏恰鎮皮朗社區,現年76歲的庫爾班·烏甫爾老人就住在皮朗墩遺址附近,在庫爾班老人的記憶中,自己很小的時候,就有這個大土墩,那時候周圍都是民房,在上世紀50—60年代那個物資匱乏的時期,周圍居民的建造房子可以省去打墻的環節,省去了很多的材料費,很方便。...-
- 戈壁變福地新疆克州戈壁產業造福當地農牧民
這種改變不僅僅在烏恰縣,克州的阿克陶縣、阿合奇縣的農牧民都轉變了傳統的思想觀念,開始利用戈壁荒攤上的現代農業增加自己的收入,提高全家生活質量。21歲的維吾爾族姑娘斯婭古麗,...
- 西陲第一縣:不讓一個牧民孩子輟學(圖)
哈斯姆所在的新疆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烏恰縣,是中國最西邊的邊疆縣,柯爾克孜族人口占全縣80%。哈斯姆的家鄉斯姆哈納村則是中國最靠西的村莊,村莊附近就是通向吉爾吉斯斯坦的伊爾克什坦口岸。52戶人家的斯姆哈納村,有14位牧民子女升入大學。...-
- 新疆經濟報:源頭有活魚基層天地闊
在烏恰縣戈壁產業大棚里,在阿克陶縣的鄉間,新疆經濟報首席記者張雷一次次同陌生人握手,同陌生人微笑,在交流與傾聽中,他獲知了一個個家庭靠外出打工、種植大棚命運發生轉變的故事。當筆尖流淌出《熱合古麗·依米爾:瑪西村的“小燕子”》、《戈壁喜聽鴨叫聲》等稿件時,張雷說,...
- 斯姆哈納:渴望最后一縷陽光成為名片
烏恰縣的抗災救災紀念碑。新華社記者李翔攝新華網消息(賈永、徐壯志、賈啟龍)夢幻般的夕陽越過皚皚雪山,把中國最西的邊關哨卡、邊境口岸和邊陲村莊,染成了一幅金黃色的圖案。東經73°56′、北緯39°43′,...-
- 新疆烏恰縣發生3.6級地震尚無傷亡報告
聲明】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,與農博網無關。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,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、文字的真實性、完整性、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,請讀者僅作參考,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。
- 五百柯爾克孜族護邊員成為維護邊境安寧“生力軍”
記者近日在“西陲第一哨”斯姆哈納邊防連前哨班采訪時得知,在地處祖國西部邊陲的新疆烏恰縣,像布茹瑪汗·毛勒朵這樣的柯爾克孜族牧民護邊員有568名。長期生活在高原邊境的柯爾克孜族人有著戍邊衛國的傳統。上個世紀60年代,...-
|